自今年年初以来,已有多家企业官宣跨界造车,其中不乏有百度、小米、OPPO、滴滴等互联网行业巨头,地产、家电、白酒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早前也已率先试水。随着造车新势力名单的不断扩充,看似门槛不高的造车行业却迎来一波有钱、有技术、有品牌的行业龙头时,让人不禁想要探索这场“造车盛宴”的始末究竟如何?作为非传统造车企业为何纷纷布局这一赛道,而他们又将会面临哪些潜在的机遇和挑战?
6 月 23 日下午,金沙8888js官方邀请格理专家团成员,资深汽车分析师,翔说汽车创始人张翔先生,与 GLG 共同探讨企业跨界造车的动因和即将面临的瓶颈。以下为活动部分文字摘要。
Q1:驱使各行业入局新能源造车的动因有哪些?
张翔:现在跨界造车的主要车型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,二者通常合二为一集成在一辆车上。其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六大因素:
碳中和:中国提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和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,而汽油车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,因此,我国的碳中和时间表是促使燃油汽车转型的最大驱动力。
气候:2015 年,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《巴黎协定》,为 2020 后全球气候治理达成了全球协议。同时,中国在2018年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。
石油:中国 70% 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,严重影响了能源安全,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。这一点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样至关重要。
新能源要求: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禁售燃油时间表,如挪威计划到 2025 年停售燃油汽车,我国海南省提出到 203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。
车企平均油耗标准:全球汽车行业对车企都有严密的油耗标准。2020 年,我国要求车辆油耗达到百公里 5L 以下,到 2025 年,这一标准下降至百公里 4L。严格的油耗标准对国际车企也有很大的影响,致使国际车企也纷纷转型。
汽车排放标准:除油耗外,燃油汽车产生的一氧化碳、氮化物、二氧化碳等排放物也受到严格要求。中国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要求所有轻型汽车实施国六排放标准。
传统的燃油汽车如果不采用新能源车的一些技术,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国家标准,这就促使车企纷纷向新能源汽车转型。
Q2:为什么各行业龙头公司(互联网、出行、通讯、房地产以及物流行业)会扎堆造车?
张翔:各行业进入跨界造车,造车成为 2021 年最大的热门事件。据不完全统计,有 20 多家不同行业的龙头公司都涌入了这一赛道。
之所以绝大多数跨界造车的公司都从新能源汽车入手,有一大原因是看到了先行者的成功案例。
特斯拉上市十年,股价翻了 60 多倍。即使在 2020 年严重疫情影响的情况下,股价也翻了7倍之多,更是一举夺得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,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;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在 2020 年一年中股价翻了 11 倍,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……这些新能源车企在金融界创造的奇迹获得了其他行业众多的关注,使得资本对新能源板块尤为疯狂。
此外,大部分企业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遭遇天花板,需要寻找新业务作为增长点。比照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,智能汽车一定会取代传统汽车,成为互联网入口的一个风口。
Q3:对于这些刚刚跨界的企业来讲,跨界造车有哪些机遇与挑战?
张翔:跨界造车虽然风险很大,但各行业还是蜂拥而至,主要是有以下几大机遇:
- 智能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去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渗透率只有5%,如果按整个汽车市场保有量来计算,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保有量只有 2%,从全球市场来看就更低,因此发展空间非常大。
- “软件定义汽车”是一个发展趋势。未来汽车的所有功能都将由软件定义,这给许多互联网、软件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。汽车的生态系统远比手机的生态系统来得庞大,维修保养、停车、充电、过高速公路等环节都可以是巨大的市场。掌握智能汽车的入口就是掌握未来的商机。因此,许多造车新势力不是单单为了通过车辆销售来盈利,而是为了提前掌握汽车行业的生态系统,或是在汽车的软件领域布局,掌握未来互联网的入口。
- 行业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。
此外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走向国外市场,尤其是欧洲市场。欧盟 27 个成员国中有 23 个出台了新能源车激励政策,利用买车补贴和税收双重优惠鼓励购买新能源车。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给中国车企创造了机遇,中国通过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弯道超车、成为汽车强国已经指日可待。
另一方面,汽车行业的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,跨界造车也无疑面临很大的挑战:
- 造车产业链复杂。产业链可涉及钢铁、冶金、塑料、陶瓷等原材料行业,以及电子、电器等十多个产业部门。
- 行业竞争激烈。虽然行业物理进入门槛降低,但实际潜在门槛很高。目前行业剩下的主要玩家都是体量大、销量高的公司,因此新进入的“散户”实际生存门槛非常高。
- 合资比限制取消,与国际车企面对面竞争。这样的大背景下,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设置独资企业造车,这对于新玩家来说就意味着不仅要跟本土企业竞争,还要跟跨国车企竞争,第二波造车市场俨然已经逐渐成为一片红海,新加入“战场”的企业将面临不小的挑战。
本次网上会议的完整视频回放也已上线,您可点击这里,了解更多会议精彩瞬间。
关于作者
张翔先生,资深汽车分析师、行业研究员、翔说汽车创始人、中国充电桩网充换电委员会专家、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、荣事达双创大学客座教授及创业导师。张先生自 2004 年至今从业于上海汽车行业,曾经服务过 4 家上市车企,担任过科技部 863 课题项目副组长,工作领域涉及乘用车、商用车、物流车、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,研究范围涵盖智能网联、车联网、自动驾驶、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、汽车共享、新零售等。曾经考察过美欧日韩等国的汽车市场。
金沙8888js官方致力于打造全球知识平台,为需要专业洞见的商业决策者匹配具有一手经验的行业专家,助力他们以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做出决策。如果您想与包括张翔先生在内的GLG专家库约 100 万专家中的任何一位交谈,请与我们联系。
*以上分析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,格理集团不予置评或背书,并不负责文章中所涉观点的真实性、关联性或完整性。
订阅 GLG 洞见趋势月度专栏
输入您的电子邮件,接收我们的月度通讯,获取来自全球约 100 万名 GLG 专家团成员的专业洞见。
订阅 GLG 洞见趋势月度专栏
输入您的电子邮件,接收我们的月度通讯,获取来自全球约 100 万名 GLG 专家团成员的专业洞见。